本文摘自苗兆光博士近期分享在朋友圈的部分咨询工作随感
文 / 苗兆光,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J9九游会咨询集团业务副总裁兼成长企业研究中心总经理
来源:J9九游会e洞察(ID:chnstonewx)
华夏基石e洞察原创,如需转载请通过向J9九游会e洞察公众号后台申请授权
2018年9月25日12:09
唤起员工对管理事务的参与感,本就是“管理”自带的责任,管理必须平衡好企业各方主体(股东、员工、顾客、社会等)的利益,企业才能持久。德鲁克曾经批评工会,认为工会人为制造了对立,不利于企业问题的解决。把企业交给企业家,不是企业家有多高尚,而是利益决定这个群体最有动力,也最有可能平衡好企业各方主体的利益。
2018年10月28日21:06
团伙的特征:1.目标是个人利益;2.战略是做好利益分配;3.组织能力是听命行事。组织的特征:1.目标是组织的使命和愿景,组织成员对目标认同并愿意承担责任;2.战略是打造核心竞争力,并根据竞争环境的变化去塑造竞争力;3.组织能力是集体执行力。
2018年9月24日11:35
2018年10月31日22:25
丰田模式的本质是“思考型生产制度”,其目的是培养善于思考的人员,学习如何学习、成长,并不断改进目前的工作方法。丰田想要的是一支流程改善大军,遍布在每个有附加价值的工作上,让人人都去思考、规划与执行,而非花钱请少数专家与聪明绝顶的总经理来挽救业绩。改善需要创新者,持续改善需要无处不在的持续创新者。
2018年10月18日23:53
飞机上的胡思乱想,记录在案。
2018年11月3日10:56
领袖必须具备两种素质:一是在茫茫的黑暗中,发出抚慰人心的微光,照亮前进的道路,引导大家走出黑暗;二是敢于沿着这种微光前进的勇气。第一种素质表现为“眼光”,第二种素质表现为“果断”。(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2018年11月3日11:04
几乎所有经久不衰的企业都遵循的一个经营原则是“保守”。
2018年11月5日22:14
没有目标就没有激励,没有标准就没有改善,没有预算就没有授权。
2018年11月6日19:03
关于灰度、中庸、和稀泥,候机所思:
2018年11月8日09:30
每个人天然具有向上成长的愿望。如果企业不能为员工打开成长的天花板,就要为员工留出向外成长的窗。如果连窗也没有,员工就只有破墙而出了,而这个墙,很可能是承重墙。
2018年11月30日13:07
吴老师的文章总能在朴素与诙谐中讲出大道。最近在苦读商业史,愈发觉得,那些看似热火朝天的理论、概念和观点,多数只是在历史长河中的原地踏步,甚至是拐的一个弯。
《华为基本法》本质上是华为从小到大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顶层设计,虽然已经过去20年,其所达到的认知高度仍然是如今大多数企业无法企及的。如果不能超越当下这个时代,在更大的历史时空中思考企业的基本问题,怎么能建立起长久的企业呢?
2018年12月7日12:38
不说别的,仅就华为针对此次风波的官方声明所表现出的处乱不惊和措辞得体,以及之后一系列有条不紊稳定市场和供应商的动作,都体现出华为世界级企业的风范。身处这样的环境,作为当事企业,义愤填膺的情绪对解决问题无任何好处。不得不说,华为的国际化,已经遥遥领先于我们这个国家。
2018年12月13日09:08
和强敌共处的最好方式,是彻底地向强敌学习。自信并不体现在大喊大叫上,而是体现在韬光养晦的策略和开放的态度上。在被围追堵截的大背景下,如此理性、平实的华为范儿,实乃大智慧。
2019年1月5日06:51
新年第一周,与施炜老师合著的《超越生命周期》完工。本书从构思到写作完成,历时五年。如此看来,这一辈子也做不了几件事情。
2019年1月20日23:28
看完任正非接受董倩的访谈,有两点感受:1.说华为是中国企业管理的教科书,一点都不为过;2.任老爷子在经营华为中所获得的巅峰体验,定然是美妙极了。
2019年1月26日08:17
开放、分享、释放员工已经在很多企业成为政治正确的口号。真正的开放不是看口号的响亮,而是看管理层能不能接纳员工的声音,能不能自我反思,调整管理行为。新东方起码走出了第一步。
2019年2月3日08:46
作为管理研究者,我们不应该跟风制造焦虑,而应该通过自己的研究,发现商业活动中规律性的东西,找到不确定中的确定性,向企业传递经过验证的、可靠的管理知识,帮助企业管理者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
2019年2月20日16:31
如果老板只谈结果,大家就会只从利益的角度去看事情。其实,不谈过程就很难优化,因为结果是过程做出来的,你不关注过程,只关注结果,你的过程永远是粗放的,就是所谓的粗放管理。
2019年2月20日22:45
企业设计合理的薪酬机制是必要的,但薪酬并不等于激励。不要指望用高额薪酬购买员工的忠诚,激励知识型员工的士气。薪酬机制只能锁住员工,既不能保证能买到员工的忠诚,也不能保证让每个人都获得激励。只有让员工在工作中获得尊重、肯定和价值感,才能激起员工的热情、归属感和荣誉感,进而愿意承担责任,作出贡献。
图片来源:苗兆光
(策划 / 编辑:杨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