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400-007-9000,13501208501(马老师)
取消
建党纪念讲话中的知识分子的身份构建
发布时间:2022-01-17 20:16  文章来源: J9九游会e洞察   作者:石伟   点击:次

文 / 石伟,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

来源:J9九游会e洞察(ID:chnstonewx)

根据2022(第18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新年报告会暨中国人才发展高峰论坛石伟教授分享整理,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非常感谢主持人的邀请!一开始我上题目,刘老师说这个题目看不懂,现在加一个附标题大家就能看明白了。我分享的主题是“语用学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建党纪念讲话中的知识分子的身份构建”,这个题目是围绕着语用学完成的。

我不得不悲伤地说,我所有关于语用学的知识都是从我媳妇那获取到的。我媳妇急了的时候骂我的话有:“那口子、当家的、掌柜的、不争气的、没出息的、孩子他爹、孩子他亲爹”等等,我知道她话语的力量。我的回应是:“好歹我也是一个知识分子。”不说还好,一说我媳妇就回应“啥知识分子,百无一用是书生”!

这些生活中的对话引起了我的好奇,构成了研究背景。我在想知识分子从哪来的呢?大家发现知识分子有很多称谓、例如我们院的“后浪”都是在美国拿完博士学位,要是放在一个世纪之前,这些留洋归国的群体就叫“读书识子”、“学界分子”、“学子分子”、“智识者”、“志士”等等,后来才统称为知识分子。恰好我案头有一本徐世勇、李超平编写的《管理学100个理论》,看了塔吉夫等人有关社会身份和个体身份的理论之后,发现这些理论还是基于测量或实验,基于实证主义之上。我又查找了一些文献,发现了语用学对身份的建构作用。

语用学源自语言学。自从索绪尔的结构主义符号学、现代语言学诞生以后,到乔姆斯基的转化生成语法,最后发展到语用学,以及我今天所使用的研究方法——话语分析。这个转换犹如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化。简要地说,乔姆斯基的转化生成法在五十年代在美欧很有影响,但是要找出找寻那语法的规则是静态的,意义是内在的。例如我们说一个女孩:“冬天她能穿多少就穿多少,夏天能穿多少就穿多少”,我们知道弦外之音是女孩冬天怕冷,夏天穿衣很少,这句话是符合语言学规则的。但是这样的语言学就像人事管理,只是通过档案去选拔一个工人、干部,没有考虑人作为资源对组织的意义,人在使用中的价值创造。把人力资源管理变成了相马,而没有考虑赛马的意义。

针对语言学这一不足,语用学家把语言的情境的因素纳入到了语言学的研究,语用学由此产生。话语的弦外之音开始得到重视,语言开始作为一种资源,其意义就在选择之中。

例如,劳动人事学院党务工作做得非常好,唐书记主持的党务活动我一次不落,学党史又有要求,除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还有刘少奇在人民日报1949年的我都找着了。为什么不借这个学习的活动发一篇文章呢?首先,我按照语用学的方式建了一个语料库,这10次讲话,建党周年讲话相当于一个text,它高出了我们以前所讲的语言学,因为语用学要考虑话语所处的情景,就如我们在绩效管理里面所讲的情境绩效、任务绩效这些词,是不是很熟悉?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是一个资源,人力资源所面对的人也是一种资源,这样的一些人有什么意义呢?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同样,在语用学家看来,语言是一种资源,运用这些资源它也能创造出意义、构建身份!

以下,除了概念和句子之外,我把10个建党周年每个语篇,都作为一个文本放在一起来进行分析。这种情境之下,知识分子是如何被提及的呢?选择就是意义!我们在遣词造句的过程当中,像我们在人力资源选人用人一样,为什么10个人里我选他不选另外的人呢?是因为语言在选择时有意义——犹如人员招募和配置活动在选择和使用中那样。

以在场的四代领导人照片为例,我们的赵履宽老院长,劳动人事学院的奠基者,去年获得了一枚一级铁十字勋章(一级教授)。劳动人事学院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四代领导人四世同堂。从话语的角度,大家听到赵院长话语最大的是“大楼”,劳动人事学院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刚刚组建,是从两间半小屋子开始,教师连个办公、开会的地方都没有。老人家写《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的时候,你们想象他当年为了建大楼,骑车到和平西街人力资源部,往返奔波、呕心沥血的场景。大楼我们有了,教师也有办公区域了,第二代领导董克用老师说光有大楼不行,还得有大师,就引进了很多像于坤、赵恺老师这样的人才,劳动人事学院要建成“三一学院”,不是英国的“三一学院”,而是“三个专业一流”的学院(劳动经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也可以理解成三个方面一流的学院。如“前浪”(老教师)中,教学上的许玉林教授,科研的孙健敏教授,社会服务领域的彭剑锋教授,已经是“三一学院”了。

到了曾湘泉院长,他说:“先别说一流,先建一个入流的学院”,这是曾院长的话语。经过三十多年的打拼,现在的劳动人事学院我个人觉得它已经是双一流了,因为我们往学校呈报的报告里都说要建立一流学院,我们底下教师和员工说我们有一流的书记,一流的院长,我们早就是双一流了,我们在这说第二没有人敢说第一,劳人院在多个领域都有话语权。

文教授演讲中引用了建构主义的一句名言:选择就是行动。同样,制度或者说话语、身份等等,都可以通过语言、行为的中介而“构建”出来。知识分子的身份一样。例如,四任院长在什么情境下说的这些话呢?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和新世纪前十年,一直迄今。他们这个话的听众是谁呢?台上说的“双一流”,因为他们是领导;而教职工理解的“双一流”,有时候是日常的调侃,对“双一流学院”理解不同。语用学家费尔克劳注意到这个差异,开始分析不同话语里面是不是隐含了很多的事件、权力和意识形态?答案是肯定的,他使用的方法超出了最初的韩礼德,因为他把哲学、政治学等领域的成果带入语用学。

比如“互文性”,文跃然教授谈到了选择就是行动,我引用他的观点——在建构主义看来,就是互文性。如果你写一个劳人院的院史,你得关注有哪些社会事件,社会事件造就了今天的劳动人事学院。同样,对中国共产党建党讲话这十个文本,按照菲尔克劳的分析框架,如果使用体裁、风格,这两个变量没有变化。只能从(第三个变量)话语本身去找。

我找到了什么样的东西呢?研究结论显示:从建党周年的十个讲话里,我们发现和了解以及熟悉的事项是高频词的顺序。这是从文本分析角度,这里我不细述了。劳动人事学院的师生现在都能做量化研究。从内容分析、文本分析,大家能看得出来这些和人力资源的相关的高频词中,领导干部,中国共产党,刚才于坤讲到长津湖、它的词频比知识分子要高!如何解释呢?是因为“话语秩序”。费尔克劳借用了法国社会学家福柯的“话语次序”一词。如何理解它呢?例如年底校部机关发出的文件都是指令、通知一类的规训,我们得去执行。而学院对校部机关发出去的文本都是请求、申请等,福柯发明的话语秩序概念代表了不同的机构的行动。语言可以因言行事。例如伟大领袖毛泽东在北戴河的话语:“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而我们把视角前置到1914年,德国和日本在中国青岛互殴,德国潜水艇长的潜望镜中出现了中国人恨得牙根痒痒的“西京丸”号,艇长此事的话语是:“目标90度、距离2000码,两发鱼雷同时发射、鱼雷偏差5度、定深2米,射击时间1’45秒”。随后击沉了“西京丸”。这名艇长日后也阵亡了,但是分析他的航海日志,还原当时的情景,我们能够体会得到这位艇长话语之后的行动以及当时话语的力量——它本身就是行为的一部分,和当时的场域、事件紧密相连!

话语和特定的机构所产生的对行为的规训、触发等功能启发了费尔克劳,他在话语实践中借用了话语秩序,而在社会实践中使用了社会事件。将文本分析、话语秩序和社会事件是互相建构的动态的、双向的过程,并在历时性中分析诸如身份、制度、机构、行动中的话语的功能(作用)。

以中国共产党四代领导人建档周年讲话为例,每个文本中的知识分子,实际上的话语秩序是有变化的。从刘少奇、胡耀邦、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总书记。这样的变化是怎么形成的呢?我发现,中国共产党建党周年讲话不像其他的文本,它的文本里面本身就提到了社会事件,不像语言学家得拼命去找,因为语言学家对社会学、人类学、哲学缺乏了解,恰好建党周年讲话得文本本身就包含社会事件,帮助我们达成研究目标。

我们能看出,话语实践相当于一个中介变量,它联系起了文本分析和社会事件。在建党周年讲话中,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而且是其中先锋队得角色。知识分子在最早得讲话中是作为脑力劳动者而出现的,而随着时间的迁移和社会实践,最后演化成“干部”、“高素质干部队伍”、“高素质人才”、“高素质军事人才”、“英才”。

研究结论:话语塑造了知识分子的身份。这种身份一经形成,也直接影响了很多的社会实践,进而对国家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重要得是知识分子得的身份变化,在语用学中是双向的,互动的,建构的,最后产生得社会认同的过程是通过可索引性、局部语境化、定位与对话、范畴化的方式完成的。

这样的研究结果对于我们的启示在于:首先,在理论上,劳动人事学院除了业务,党务也抓得非常好。以我现在所看到的文献,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除了在企业文化、人员甄选、培训、开发领域这些西方沿用话语分析的文献之外,管理学要以人为本,可能我们员工关系、道德和公平公正对待员工、职业安全与健康等领域可望更多地使用话语分析的方法。

今天听课的人都是学术先进和实践精英,对在座劳动人事学院的各位教师而言,我这些年看见的博士论文、硕士论文,惊讶地发现已经出现美丽管理、幽默领导一类的变量,这是以前没有人去研究的一些新的话语,尽管还是沿用的实证主义方法。而在以后,如果实证主义加上建构主义,例如大家以后看到这样的论文《一个学院和一个国家的40年——基于某学院建院40周年历史的叙事学研究》、《杜拉拉升职记的文本分析》等博士论文大家不会惊讶。因为从学术来看,组织行为学已经转向组织话语学(OD),就像我刚才举的实例一样,一个学院的历史不只是关注四任院长在说什么,还要关注普通员工、普通的教师是怎么样来理解,消费些话语的。我相信,沿着语用学的路径,我们营建“双一流学院”时在这个领域在研究上会有更多的突破。

对今天在线的或者在场的业界精英,或者说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而言,我们在实践的场域中,无时不刻使用者话语,话语本身就是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话语能够构建身份、制度、规则和训导,并产生对应的行为和筹谋的行动,我们能制定他们,就一能定改变它们。这就需要我们在管理实践中让管理制度具有温度,让规则、规训从静止到互动,从管理者导向到员工导向,注重双向沟通,做到管理技术到管理艺术并重!

感谢聆听!

自媒体
备案信息
京ICP备10009731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2921号
全国公安机关互联网站安全备案
电话
400-007-9000
010-82659965
010-82873036
地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大街8号中钢国际广场A座6层
邮编:100081
E-mail: service@90cloud.com
知识中心: : 邮箱登陆
Copyright @90cloud.com All Right Reserved.北京J9九游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